凯氏法,又称为基耶达(Kjeldahl)法,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、环境保护、土壤肥料生产以及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氨氮含量测定方法。其核心原理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,通过精确的操作步骤和灵敏的测定手段,实现了对水样中氨氮含量的准确测定。本文将详细阐述凯氏法检测水中氨氮含量的原理,包括其化学反应过程、操作步骤以及该方法的应用价值。
含氮量高的水质

凯氏法检测原理概述
凯氏法的核心在于将水样中的氨氮转化为易于测定的形式,并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测定。这一过程中,主要涉及氨氮的转化、氯化亚铁与硫代硫酸盐的络合反应以及吸光度的测定。
氨氮的转化
在凯氏法中,水样首先被蒸馏处理,以去除其中的挥发性物质和干扰成分。蒸馏过程中,水样中的氨氮被转化为氨盐形式。这一步骤是后续化学反应的基础,确保了氨氮的充分暴露和转化。
氯化亚铁与硫代硫酸盐的络合反应
接下来,向蒸馏后的水样中加入过量的氯化亚铁和硫代硫酸盐。在酸性条件下,氯化亚铁与氨盐反应生成过量的氯离子,这些氯离子与硫代硫酸盐进一步反应,形成深红色的络合物。这一反应是凯氏法定量测定氨氮含量的关键步骤,其生成的络合物颜色深浅与氨氮含量成正比。
吸光度的测定
最后,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深红色络合物的吸光度。吸光度是光通过物质时被吸收的程度,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。因此,通过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,可以间接计算出水样中的氨氮含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