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   04
2025


地表水中丁基黄原酸的检测方法

时间:2025-07-04 09:25:21   访客:8

地表水中丁基黄原酸的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


地表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,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尤为重要。下面将系统介绍地表水中丁基黄原酸的检测方法,包括样品采集与保存、前处理方法、分析测定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。


河流6.jpeg


一、丁基黄原酸的性质与环境行为


丁基黄原酸(Butyl xanthate)化学式为C5H10OS2,是黄原酸盐类化合物的一种。该物质易溶于水,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,易分解为二硫化碳和相应的醇。在自然水体中,丁基黄原酸可能通过水解、光解等途径降解,但其降解产物同样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。根据《水质 丁基黄原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》(HJ 1008-2018)等技术规范,丁基黄原酸在地表水中的限值通常设定为0.005mg/L,体现了其环境风险的敏感性。


二、主要分析测定技术


1. 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:

色谱条件:C18色谱柱(4.6×250mm,5μm);流动相为甲醇-0.1%甲酸水溶液(70:30);流速1.0mL/min;柱温30℃;紫外检测器波长301nm。该方法检出限可达0.1μg/L,线性范围0.5-50μg/L,加标回收率85%-110%。

2. 气相色谱-质谱法(GC-MS):

色谱条件:DB-5MS毛细管柱(30m×0.25mm×0.25μm);程序升温(初始50℃保持1min,以15℃/min升至280℃保持5min);离子源EI,70eV;选择离子监测模式(SIM)m/z 146、179。该方法检出限0.05μg/L,具有更好的选择性。

3. 分光光度法:

基于丁基黄原酸与铜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的原理。取50mL水样,加入2mL 0.1%硫酸铜溶液和5mL pH5.0的乙酸-乙酸钠缓冲液,显色10分钟后于440nm测定吸光度。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(检出限0.01mg/L),适用于污染较重水体的快速筛查。


三、质量控制要点


1. 空白试验:每批样品应同时分析现场空白、运输空白和实验室空白,确保无交叉污染。

2. 标准曲线:至少5个浓度点,相关系数r≥0.999。使用前需用标准物质验证曲线准确性。

3. 平行样测定:每10个样品做1组平行样,相对偏差应≤20%。

4. 加标回收:每批样品做20%加标实验,回收率控制在80%-120%之间。

5. 质控样分析: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实验室自制质控样进行监控。


四、方法比较与选择建议


1. 灵敏度:GC-MS>HPLC>分光光度法

2. 抗干扰能力:GC-MS>HPLC>分光光度法

3. 操作便捷性:分光光度法>HPLC>GC-MS

4. 成本:GC-MS>HPLC>分光光度法


根据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 3838-2002)要求,常规监测推荐采用HPLC法,兼具良好灵敏度与实用性;应急监测或污染源调查可选用GC-MS法;分光光度法则适用于基层单位的初步筛查。值得注意的是,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水质 丁基黄原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》(HJ 1008-2018)是目前国内环境监测系统的标准方法。


五、未来发展趋势


1. 在线监测技术:开发基于微流控芯片或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实时监测设备。

2. 新型材料应用: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或纳米材料提高富集选择性。

3. 联用技术:HPLC-ICP-MS联用实现元素形态分析,研究降解产物毒性。

4. 标准化扩展:完善不同水体基质(如高盐度、高有机物)的检测标准。


上一条: 空气发生器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一条: 氮气发生器的缺点如何克服

点击排行

 
  • 城市污水有哪些分类?监测时需用到什么仪器?
  • 有机物也会导致水中的氨氮超标吗?
  • 如何处理使用PSA制氮机时的故障
  • 干式氮吹仪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
  • 常用的余氯电极清洁方法
  • 聊聊氮氢空发生器的安装与使用
  • 氮气发生器主要有哪些作用
  • 检测水中臭氧含量的步骤
  • 探秘氢气发生器的内部构造
  • 总磷快速测定仪实时掌握总磷浓度变化
  •  

     

    
    咨询客服热线:
    181-5666-5555
    地址: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
    Email:info@mdsah.com
    电话:400-617-8617

    客服微信

    迈德施公众号
    All rights reserved © Copyright 2023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1018487号-12    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