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水总磷:来源、危害与防治策略 来源 污水中的总磷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: 生活污水: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磷元素,主要来源于洗涤剂、食品残渣等。 化肥: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,尤其是磷肥,是磷元素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。 有机磷农药: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机磷农药,部分会通过径流和渗透进入水体。 洗涤剂:近代洗涤剂中常含有磷酸盐增洁剂,这些物质在洗涤过程中会进入污水。 危害 污水中过量的磷元素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: 水体富营养化:磷是藻类生长的关键元素之一。过量的磷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,引发水体富营养化。这不仅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,还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美观度。 影响水生生物: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,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。同时,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,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。 影响土壤质量:污水中的磷元素可能通过灌溉等方式进入土壤,对土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。长期积累会导致土壤污染和退化。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:污水中磷元素可能通过地下水或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,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 防治策略 针对污水总磷超标的问题,可以采取以下防治策略: 工艺调整: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,从源头上降低总磷含量。例如,增加曝气时间以提高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,有助于加强废水中磷的生物吸附和沉淀作用。 化学药剂辅助去除:当工艺调整无法满足总磷去除要求时,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药剂来辅助去除。常用的化学沉淀剂包括铁盐、铝盐、钙盐等。这些药剂可以与废水中的磷形成不溶性沉淀物,从而实现磷的去除。 深度除磷工艺:在生化处理后端,可以增加深度除磷工艺来进一步提高磷的去除率。例如,使用磷化剂投加装置或磷吸附剂过滤器等工艺设备。 加强管理和维护:建立完善的总磷监测体系,定期监测水质,及时掌握水质状况。同时,定期对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 污水总磷的来源广泛且危害严重。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免受磷污染的侵害,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来降低污水中的磷含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