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度、盐度是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重要因素,以下是关于这两个因素的具体影响及原理分析: 
一、温度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影响关系: 在氧气分压、含盐量一定的条件下,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。 水温越低,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高;水温越高,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低。 原理分析: 随着水温的升高,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,氧气分子在水中的逸散速度加快,从而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。 水温还会影响溶解氧在水体中的分布。一般来说,水体上层温度较高,溶解氧含量较低;下层温度较低,溶解氧含量较高。这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层不利于氧气的溶解,而温度较低的水层有利于氧气的溶解。 水温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,进而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。当水温适宜时,水生生物新陈代谢旺盛,需氧量增加,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;反之,水温较低时,水生生物新陈代谢减缓,需氧量减少,水中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。 二、盐度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影响关系: 在水温、氧气分压一定的条件下,水的含盐量越高,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。 盐度越高,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低;盐度越低,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高。 原理分析: 盐类物质会占据水中的溶解氧位置,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。 含盐量还会影响溶解氧在水体中的分布。一般来说,水体上层含盐量较低,溶解氧含量较高;下层含盐量较高,溶解氧含量较低。这是因为盐类物质在水中溶解后,会导致水密度增大,形成分层现象,不利于氧气的垂直传输。 盐度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,进而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。当含盐量适宜时,水生生物生长旺盛,需氧量增加,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;反之,含盐量较高时,水生生物生长受限,需氧量减少,水中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。 另外,从溶液极性的角度来看,溶液中的盐含量越多,离子浓度就越大,离子强度也越大,即离子所能提供的有效电荷越多,溶液中的电荷多了,溶液的极性就会变得很强。而氧气是非极性分子,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溶液的极性的增强而减弱,所以氧在水中溶解度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少。 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重要因素,它们通过影响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、分布以及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来共同作用于水中溶解氧含量。了解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水环境,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