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塘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,直接关系到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殖。缺氧现象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,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。以下是对池塘溶解氧及缺氧防治对策的详细分析: 一、池塘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来源 光合作用:水体中的藻类及水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,产生大量氧气溶解于水中。 空气扩散:当水体溶解氧饱和度不足时,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溶于表层水中。 人工增氧:通过开启增氧机、换水、撒增氧剂等方式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。 消耗 生物呼吸:水生生物(如鱼、虾、蟹等)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。 有机物分解:水体中的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,此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。 无机物氧化:如硫化氢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低氧态无机物在水中发生氧化作用,也会消耗溶解氧。 二、缺氧的常见原因 天气因素:如傍晚雷阵雨后天气阴沉、降雨连续、低气压、风力微弱等都会造成水体氧气减少,导致鱼类浮头。 季节变换:在高温季节,鱼类活跃度提高,容易造成水体溶氧量下降。 水质状况:水色过浓、透明度降低、水华现象加剧等,都是导致缺氧的元凶。当环境发生突变时,这类水体更容易出现缺氧现象。 养殖密度过大: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氧气消耗量急剧上升,同时使鱼类长时间保持活跃状态,进一步增加氧气的消耗。 池底淤泥过深:池塘中的淤泥含有大量可氧化物质,这些物质消耗的氧气量甚至超过鱼类。 三、缺氧防治对策 改善水质 一旦发现水体浓度过高,应尽快补充新水,以提升水体透明度,帮助提升水中溶氧量。 定期清除过多水草和水藻,以防其腐烂影响水质。 某些水藻会释放有害物质,因此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。 合理使用增氧机 在即将迎来雷阵雨的中午,可以先开启增氧机,通过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提前补充氧气,提高水体的氧气浓度,降低氧差。 在长期阴雨天气下,也应适时开启增氧机,确保水中氧气充足。 增氧机可以打破池塘水体分层问题,使上下水层得到交换。 调整饲喂策略 在高温和水质不良的情况下,应减少或停止喂食,以避免鱼类消耗过多氧气。 减少饲料残饵量,既节约了饲料,又降低了养殖水体“养分”负担。 清淤与消毒 疏通灌排水渠道,并彻底清理池塘淤泥,保留约20厘米厚的泥层即可。 每亩池塘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,消毒后需彻底清洗以去除药物残留。 培养有益微生物 培养一些耐低氧且能改善水质的微生物,如芽孢杆菌、光合细菌、硝化细菌等,它们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,减少化学需氧量(COD),间接提高溶氧水平。 环境调控 在高温季节,可通过加深水体、设置遮阳网等方式,降低水温,减缓溶氧的降低速度。 冬季则需要注意保温,防止水面结冰导致氧气无法交换。 使用增氧剂 在缺氧严重时,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药物应急增氧,如过硼酸钠、过碳酸钠等。但一定要注意使用剂量,避免对鱼塘生态造成二次伤害。 科技与信息化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如物联网技术,实现水质监测自动化和智能化,实时掌握溶氧状况。 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,提前采取预防措施。 池塘溶解氧的管理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。通过改善水质、合理使用增氧机、调整饲喂策略、清淤与消毒、培养有益微生物、环境调控、使用增氧剂以及科技与信息化手段等综合措施,可以有效地防治池塘缺氧问题,保障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