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氰废水是指含有氰化物的废水。以下是对含氰废水的详细介绍: 一、氰化物的分类 无机氰化物:是指分子中具有氰根离子(CN-)的无机盐,如氰化氢、氰化钠、氰化钾、氯化氰等。 有机氰化物:是指含有氰基的有机物,如丙烯腈、乙腈、正丁腈等。 二、含氰废水的来源 含氰废水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,如: 聚丙烯腈纤维生产:氰化氢(ECN)用于生产聚丙烯腈纤维。
金属电镀:氰化钠、氰化钾等用于金属电镀过程。 矿石浮选:使用氰化物作为浮选剂。 染料、药品和塑料生产:氰化物也用于这些生产过程中。 此外,焦化厂的冷凝水、电镀液、化学品生产中间体等也可能含有氰化物。 三、含氰废水的危害
对人类的危害:氰化物是剧毒物质,吸入、口服或经皮肤接触均能引起中毒。氢氰酸对人的致死量约为50mg,氰化钠约为100mg,氰化钾约为120mg。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:氰化物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危害较大,当水中氰离子(CN-)浓度为0.04~0.1mg/L时,就能使鱼类致死。 对环境的危害:含氰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,会造成土壤、水源和空气的污染,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。 四、含氰废水的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,一般性企业排放的废水中,氰化物总量不超过0.5mg/L。同时,国家对居民生活饮用水、地表水体、海水、渔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中的氰化物含量也做了具体要求,例如居民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氰化物含量不得高于0.05mg/L。 五、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
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多种,常用的有: 碱性氯化法:利用某些氯化物的强氧化性,将含氰化合物氧化成氰酸盐,然后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。该方法工艺成熟、氧化剂来源广、连续化程度高,但处理后的尾水含有余氯、对设备腐蚀性高,且过程中会产生毒性氯氰气体。
H2O2氧化法:在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,H2O2可以将氰化物氧化为氰酸盐,氰酸盐进一步水解生成碳酸根离子与氨离子。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,反应速度快,且H2O2属于绿色氧化剂不会在水体中残留。但H2O2和金属离子催化剂价格较贵,导致处理成本高。 酸化挥发-碱液吸收法:向废水中加入酸使废水呈酸性,CN-在酸性下以HCN形式存在,利用HCN沸点低、容易挥发的特点将其从液相中解析出来,然后使用NaOH溶液吸收。该方法适用于中、高浓度的含氰废水预处理。 此外,还有电解氧化法、生物处理法、离子交换法、液膜氧化法等多种处理方法。不同的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,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。 含氰废水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废水,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排放控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