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检测是水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其数值能够近似反映水中的总含盐量,对了解水的矿化度、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以及预测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检测方法,包括原理、所需仪器、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及计算公式,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参考。

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检测主要基于重量法。该方法通过将一定量滤过后的水样在水浴上蒸发,将蒸发残渣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并称重,所得残渣的质量即为溶解性固体的含量。残渣中包括溶于水的盐类、有机物质及能通过滤器的细小悬浮物,统称为溶解性固体,通常以毫克/升(mg/L)表示。
1. **干燥箱**:用于烘干蒸发皿及蒸发残渣,需具备恒温控制功能。 2. **分析天平**:精度至少达到0.0001克,用于准确称量蒸发皿及蒸发残渣的质量。 3. **慢速定量滤纸或滤板孔径为2-5微米的玻璃砂芯漏斗**:用于过滤水样,去除不溶性杂质。 4. **蒸发皿**:直径100mm左右,材质可选瓷质或玻璃,需耐高温且易于恒重。 5. **干燥器**:用于存放烘干后的蒸发皿,防止其受潮。
### 操作步骤
1. **仪器准备**: - 将蒸发皿洗净,放入干燥箱中,在105-110℃下烘干至恒重。恒重的判断标准是连续两次称重质量差小于0.0004克。 - 准备好慢速定量滤纸或玻璃砂芯漏斗,以及移液管等。
2. **水样过滤**: - 使用慢速定量滤纸或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待测水样,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。
水中总固体含量是将水样蒸干后继续干燥至恒重,最终所得的剩余残留物就是总固体。而溶解性固体是将水样先过滤后在指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。另外此类方法适用于溶解性固体不低于25mg/L的水样。
|